“你开户了吗?”“开了。你呢?”“正要去呢。”4月20日中午11点,富士康集团龙华园区D区商业街,两位员工在匆匆打着招呼。

关注新闻的人大约能够猜到,他们的对话应该和股市有关——没错,他们说的正是股票。

4月17日,沪指盘中冲上4300点,创7年多新高;4月19日,央行宣布“降准”,幅度超过预期,市场预测降息将在降准之后杀到……火爆的股市行情撞上新鲜出炉的重大利好,给还处于观望状态的富士康“准股民”打下一针强心剂。近期,中登公司系统瘫痪、沪深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屡创新高,就有富士康员工做出的“贡献”;而更多跃跃欲试的富士康员工,不是正在开户,就是奔走在去开户的路上。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当前股市大热、身边同事“日进斗金”的现实环境下,有多少人能真正沉下心来完善知识储备、冷静分析风险,正确处理炒股与工作的关系?挣钱不易,投资更是门大学问。决定入市?别急,您不妨再认真考虑考虑。

股市“发疯”,员工跟风

员工股票开户“井喷”

4月20日8点50分,龙华D区商业街平安银行还未开门营业,但大门前已有数十位员工排起了长队。“股票开户啊。”记者随机选择五位员工询问他们办理什么业务,其中三位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九点刚到,位于平安银行富士康支行内的平安证券营业点便围满了员工。十一点半,前来办理股票业务的员工仍然有增无减。记者看到,开户员工都是通过客户经理提供的手机在网上进行自助操作。首先在系统中输入本人手机号、拍摄身份证正反面并上传,然后设置密码、输入银行卡账号,最后是视频认证。前几个环节较为顺利,但在视频认证阶段,系统频繁提示连接失败。

平安证券客户经理皮兴艳介绍,平安证券在深圳地区有54部认证坐席,最多可同时支持200位客户排队,超过200人时,后面的客户无法连上系统,系统就会提示连接失败。在皮兴艳的指导下,开户员工不停刷新页面、重新连接。记者统计发现,完成整个开户过程约需一小时。

“富士康员工开户的热情特别高。”皮兴艳透露,近期,平安证券富士康营业点每天的股票开户数都保持在50户以上,而在2014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只有10户,富士康员工股票开户呈现井喷态势。

皮兴艳还透露,一些富士康员工来不及现场开户,就先在营业点留下个人信息,下班后再通过微信和电话,在他的指导下通过电脑或手机在平安官网或软件上自助开户。“这部分客户每天也有50户左右。”皮兴艳说。而实际上,不经过客户经理而自行通过网络和手机开户的员工,数量更是无法估算。

对这种现象,皮兴艳表达出了担忧:“现在来开户的员工,差不多有一半是盲目跟风者。他们当中很多人缺乏风险意识,之前对股票几乎一无所知,有些人连网银都没用过,更别提看K线图了。”

新股民:炒股要“趁热”

不止是平安证券。龙华D区商业街平安银行内的银河证券、邮储银行内的方正证券,鸿观、郑州、成都等园区,股票开户的人气也很旺。“春节开工以来,办理开户的客户明显增加。”郑州航空港区某证券公司客户经理介绍,在办理股票业务的客户中,90%为富士康员工,其中,“80后”是开户主力。

“我昨天就开户了,账号怎么还没到?”“收到账号是不是就可以马上交易了?”不时有员工前来咨询股票账号事宜,平安证券客户经理皮兴艳解释,正常情况下,申请者当日就可收到包含有股票账号信息的短信,但因近期股票开户人数暴增,账号生成时间有所延迟。“现在股票行情好,很多人都想早点拿到账号、早点入市交易,但系统拥堵,我们也没办法。中登公司的系统都会瘫痪,何况证券公司?”

在开户现场,有一对同时来开户的富士康夫妻。记者了解到,小俩口都是富士康CNSBG事业群员工,准备各开一个账户,一齐到股市“试试水”。聊起股票,老公的脸上明显透出兴奋之情:“打算先投十万块进去玩玩。炒股嘛,就是要趁热打铁,趁行情好早点进去。过了这个村,说不定就没那个店了。”当记者问他对股票有多少了解时,这位小伙儿有些不以为然:“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跟着别人走呗,同事买什么跟着买就是了。”

和这位小伙子持同样想法的员工不在少数。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有夫妻一同来开户,还有同事组团开户、老股民带着同事来开户、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来开户。随着证券市场“一人一户”限制的取消,一些老股民也纷纷赶来开新账户。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员工前来办理休眠账户激活事宜。皮兴艳介绍,前几年股市行情不好,一些客户心灰意冷,卖掉股票、抽出资金,导致账户休眠,重新启用需要激活,“这部分重新入市的客户和新股民一样,都想‘趁热打铁’。”

股票成热门话题

“同事差不多都在炒股。”采访中,很多员工这样对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富士康的股民构成中,周边单位员工占比最高,一个办公室超过半数员工炒股已经非常普遍,他们在股市的投资从几千块到几十万不等,涵盖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段的人群。某事业群设计部门员工小胡透露,她所在的部门,上至经理副理、下至普通同事,“几乎男男女女都在炒。”

在餐厅、办公室、车间,炒股成为热门话题。交流心得、预判后市、分析个股,一提到股票,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在某事业群员工小高看来,炒股甚至已经成为时尚。“如果不懂股票、不炒股,你差不多就‘OUT’了。别人都在说股票,就你不懂,连话都插不上。”

一般来说,女性在投资理财方面比较保守,但在这一波火热的行情下,很多女员工也投身炒股大军。她们或自己开户交易,或支持老公、男友炒股,总部周边的小彭就是其中一位。

“老公以前炒股总是亏,我一看他买股票就来火。现在形势不同,我把自己攒下来的私房钱也拿出来给他炒股了,有时还帮他盯盯股票。投入多收益才高嘛。”小彭说。

事实上,这一波炒股热潮不仅席卷周边员工,也已经影响到了产线员工。某事业群线长小周说,据他所知,除了线组长、课长和厂长炒股,他的线上也有员工在炒股,其中不乏“90后”员工:“有些员工往股市投的钱比我们还多,一两万、三四万的都有。”小周说,还有很多尚未入市的员工也摩拳擦掌,准备杀入股市。

股票交易时段处于工作时间内,那么,炒股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吗?某事业群设计部门员工小方说:“应该不会吧。但有时候也忍不住想看一下手机。”而事实上,每天股市开盘后,人在公司、心在股市是很多炒股员工的真实状态。员工小吴透露,他所在的部门有一位做采购的同事,为炒股专门买了一部iPhone 6 Plus。“以前的那部iPhone 4S接打电话,6 Plus用来看涨跌,忙得很。”“我们厂长已经发现了这个苗头,开早会时提醒我们不能因为炒股影响工作。”某事业群一位组长说,

员工缘何集体奔股市

“走过路过不想错过”

“十亿人民九亿炒,还有一亿在观望”,把郑智化《大国民》中的歌词套用于目前的中国股市虽有些夸张,却也可以反映出当下中国股民如打鸡血般的浮躁心态。

“走过路过,不想错过。”上证综指从2014年底的2000多点上攻至目前的4200多点,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期间,有些富士康股民把握住机会,从股市赚到了“第一桶金”。网上,“几天赚到一部车”、“一个月赚到一套房”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正是有了这些“成功案例”,加上股市一路上扬的市场效应,让许多没有任何理财经验的员工也心痒难耐。

“进去试试手气呗。”“别人都能赚到钱,没道理我进去就不行吧?”“坐在家里就把钱给赚了,多轻松啊。”采访中,很多员工都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员工小马是位资深股民。他2007年开始投资股市,入市没多久便赶上了2008年的股市暴跌,坚守一年后眼看翻盘无望,不得不割肉清仓,损失惨重。2014下半年股市显出复苏迹象,小马激活账户重回股市。这一次,他信心满满:“一定要把握行情,把损失补回来。”

想让手头闲钱增值

iDSBG员工小孙资位员三,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小孙2012年入职,目前税后月收入大约四千块,每个月除掉日常生活开销,能有两千块左右的节余。小孙用近两年的积蓄在某银行购买了一万块的分红型基金、在余额宝存了一万块,另外分别买了几千块钱的招财宝和娱乐宝。但是现在,他决定卖掉基金、把余额宝里的钱转出来,全部拿来买股票。“和股票收益比起来,基金和余额宝的收益还是太低了。”小孙说。

“手头有点闲钱,这点钱买不起房也买不起车,存银行利息太低,不如拿来炒炒股。”SHZBG员工小梁的境况在记者的采访对象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小梁两口子都在富士康上班,孩子放在老家由父母照看。除开生活用度和贴补父母,夫妻俩每个月能存三千块,积蓄都放在银行存定期。去年年底,小梁取出一万块投资股市,小有斩获。“照眼下的行情,我可能会继续追加投资。”小梁说。

股票、基金、银行定期、余额宝、活期存款,这些理财方式鸿观园区的小赵都体验过。小赵是一位组长,平时比较有理财观念。2007年就进入股市的小赵信奉“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同一只篮子”,她把个人可支配的资产分别投向股票和基金、定期存款、余额宝、活期存款,按4:3:2:1的比例配置。小赵说:“既要让手头资产增值,又要注意资产安全,有事时还能随时取钱应急。”

“想进股市补补课”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人们如今已耳熟能详。一些员工意识到,光靠勤劳苦干还不够,掌握一点理财知识、学会让钱生钱很有必要。

“以前不懂投资理财,钱一直放在银行存定期,很不划算。现在决定进股市闯闯,学习一些投资知识、开阔一下视野。”和大多数想进股市“捞一把”的员工不同,iDPBG员工小钱的想法相对比较理性。他的出发点,是到股市把以前落下的功课补回来。

想在股市“补课”,免不了要交“学费”。对此,小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打算先往股市投入五千。“这五千块拿来练练手、买点经验,就算全部亏了我也能接受。”入市后,小钱买来一些股票、理财方面的书籍,从仓位、蓝筹股、止损这些基本的概念学起。入市一个月,小钱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

“部门订单少、调休多,炒股玩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小打小闹而已,没想着大富大贵,能赚点零花钱贴补下家用当然最好”、“凑个热闹,免得和同事没共同话题”,面对“为什么炒股”这个问题,受访者的回答不一而足。

收益有多大,风险有多高

八年炒股路,一部血泪史

中国股民喜欢追涨杀跌。但股市暗藏无穷玄机,与高收益相伴的一定是高风险。看别人在股市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人不免热血沸腾,却忘了股市还有这样两句话:别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当所有人都认为机会来临时,风险往往已经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那些因股市投资失败而选择自杀的案例,就是最好的风险警示。

“一入股市深似海。”SHZBG员工程浩(化名)是一名资深股民,股票市场的冷漠无情给他留下过切肤之痛。2007年12月,程浩拿出全部身家八万元进军股市。没料到,从他入市后,行情一直“跌跌不休”。2008年,程浩做了个权证,一天竟亏了40%,“一下子让我懵掉了。”此后一直到2011年,他都是赔多、赚少。他省吃俭用,每个月刚发工资就打进股票账户补仓,但每到年底账户上都亏得剩不了多少钱。一直到2013年四季度,程浩才开始盈利。往事不堪回首,这八年炒股之路,对程浩来说就是一部血泪史。

程浩后来在股市的盈利,与他的持续学习密不可分。程浩告诉记者,他的业余时间全部花在了股票上,看专业书籍、浏览新闻、关注财经网站、研究公司年报、听讲座,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程浩自认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投资能力,但仍然在坚持学习。

程浩提醒富士康的新股民,炒股赚钱绝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在你还不具备专业投资能力时,很难在股市中赚钱。即便因为某一段时间运气好或者行情好赚了一些钱,但迟早还会亏回去。不管你从事任何行业的任何职业,你的收获最终只会与你的专业能力和付出成正比。没有相关行业的专业技能却想在这个领域赚钱,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理财路多条,适合才算好

炒股风险大,那么,对大多数收入还不太高的富士康员工来说,哪种理财方式才是最好的?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经理窦鹏程(化名)曾长期接触富士康员工。在他看来,理财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选择哪种理财方式,需要结合投资者自身的收入状况、家庭负担、财务规划等实际情况来加以确定。”窦鹏程说。

窦鹏程建议,普通富士康员工可以买一些定投式基金,这种产品只需每个月投入几百块,就能得到长期的、稳定的收益。此外,投资余额宝、理财通也是不错的选择。余额宝、理财通没有投资门槛、赎回方便,这两款产品的实质是货币型基金,理论上虽有风险,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型基金发生过亏损,所以也比较安全。

平安证券客户经理皮兴艳则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富士康员工提供了以下理财建议:一是找资深基金经理购买基金产品,目前股票行情好,基金收益也不错;二是购买银行的现金理财产品,或其他保本型理财产品;三是购买国债。

鸿观园区组长小赵结合自身的理财经验,认为银行存款、基金、余额宝、银行理财产品这些理财手段都可以考虑,但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好资产配置比例,配置原则是“保值增值、安全灵活”。

摆正心态,稳妥审慎

对已经入市的富士康新股民,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相关证券界人士、资深股民给出了以下建议和提醒。

首先要心态平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能幻想一夜暴富、一战成功,所谓“愿赌服输”,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出现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否则,一旦股市崩盘,残酷的现实和心理的落差可能会将你逼入绝境。

其次是要做好风险管控。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划定一条投资红线,这条“红线”就是股票投入占自身可支配资产的比例。投资额度一定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而且这笔钱一定要是闲钱。借钱炒股、贷款炒股不可取,不能因为炒股影响生活质量,更不可从应急资金中抽取资金用于炒股。

第三,不要迷信那些所谓的“黑天鹅”个股。经验不足、不具备一定鉴别能力的股民,可以选择那些“中”字头的蓝筹股做长期持有的准备。手中的股票不宜换得太频繁,不能太贪心,要学会见好就收、全身而退。

第四,注重学习。多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多关注时政财经新闻,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水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因为炒股影响工作。股市是虚幻的,而脚踏实地干好工作、用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获取报酬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最保险可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