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专门的职业学校,大部分人受到的学校教育与之后的就业并不一定是高度相关的。

原因主要有三个:

职场需要的技能与素质是复合且多元的,并不是专业相关这一条能够完全满足。

学校课程专业设置,相对于就业市场来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大的方面可能整个方向趋势都面临变化,小的方面所需知识与技术在离开学校以后自己也得终身学习时时更新。

上学的时候人还年轻,受社会的毒打也少,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完善,要想早早明确自己的天赋或者兴趣所在,本身就很困难。

【换行为什么是个大件事】

换行,不仅仅意味着“之前的知识技能可能作废”,更意味着要从原有的职业环境中将自己连根拔起。

积累的年资经验可能因为不相关而被视为无效,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一定用得上,累积的人脉与口碑也未必能顺延,甚至你习惯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都不再适用。

于是甚至可能面临虚长数岁,却要与应届生共同接受entrylevel职位的窘境,收益上机会成本损失大不说,自尊心强一点的人也会觉得挫败,有害心理健康。站在很多公司角度,也会觉得一张白纸的新人可以接受更低的薪水,会更听话好用。

当然,换行要趁早,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损失。

【为什么要换行】

牛顿牛大爷的第一定律说了,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一个人工作干得好好的,想要换行,一般来说是有不满,觉得现有的工作有一些自己无法忍受或者不想忍受的地方。毕竟积极寻求改变,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常见的不满又有两种。

【第一种不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主观不满】

现在的行业也不是完全受不了,但是总觉得发展不大,似乎有其他更好的机会。

坦白地说,这种不满真的去换行的人比例并不高。

其他看着更好的机会,往往也是看见风光的地方多,背后的代价与付出了解得少。

而现有工作不是糟糕到无法忍受,虽然羡慕其他机会,一旦真正考虑到换行,把两个不同的职业放在一起比较,人还是会倾向于维持现状。就是所谓“晚上想了千条路,早起依旧卖豆腐”。

如果你是这种状况,不妨想办法多接触一些目标行业里面真正在工作的人,通过他们增进了解。这个人不需要多么优秀和资深,在你虚心请教的时候愿意坦诚相告就好。至于知乎等地方的“干xx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个例与夸张的比例略高不说,真正扎实工作的人未必有那么多时间在网上输出行业实务。

【第二种不满:真的受不了的客观不满】

不管具体是什么,只要现有这个工作是一种痛苦或者煎熬,人换行的紧迫性会很高。

比如,觉得所在行业发展过于倚重家庭背景及资源,既然无法重新投胎选择家世,那么判断自己在这个行业难以走得很远。这种状况之下,选择更高开放性更倚重个人能力的行业,可以改善。

对于这种状况,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去思考:

我所不满的点,在这个位置上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得到改善?

有多少概率可以得到改善?

我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行业内是否有其他机会避免这些不满?

我有意向的新行业,是否可以避免我所不满的点?

我目前距离有意向的新行业,大概有多远?

因为你的首要目标是摆脱现在的工作,所以不一定要追求一步到位。

如果有明确的意向,那就去看看如何一步步获得相关经验,按照路径规划分次跳板。直接跳槽到心仪的大公司很难,那么就先尝试和它同行业的小公司;直接进入这个行业的上游和核心公司很难,或者可以考虑先从业务相关的外围公司入手。

如果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意向,那不妨向同专业前辈,前同事咨询,看看这些换行的人有哪些可以参考的地方,说不定可以直接借鉴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运气好的话,甚至有可能获得内推机会。

既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早就不存在学校包分配这个制度,铁饭碗也没那么多,甚至也没那么铁,那么在就业过程中,考虑换行也就很常见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