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面临怎样的职业选择?

发表于 2020年04月20日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我近期研读了一份《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读完后我发现,别说未来了,光是了解到现在已经出现的新职业时,都让我惊叹了。

先来看看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新职业: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作为一名职业咨询教练,我需要对于未来的职业趋势和市场的人才布局保持敏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向服务业迁徙,未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从事服务业。

这些趋势对于我们普通职场人有什么影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职场人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趋势和变化?

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聊。

趋势一:

把人服务的越来越舒服

随着生活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也积极投身新职业。

高学历人才爱从事的TOP3 新职业是:

1、整形医生

2、心理咨询师

3、STEM创客指导师: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职业都跟关照人的身体和心理相关,未来的新职业将会更多地围绕人来展开,将会形成以人为核心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产业。

例如,我们可以将上述的新职业按照这三方面来分类:

身体:

身体健康:健身教练、头皮养护师、产后修复师;

身体美丽:美甲美睫师、整形医生、整体造型师;

心理:

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师

心情愉悦:轰趴管家、宠物驯养师、旅拍摄影师、电竞顾问、CS教练

社会适应:

幼儿教育:育幼师

潜能培训:STEM创客指导师

数据表明,景气最好的几个职业是和人密切相关的,例如: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

另一方面,那些离人比较远的、与人互动得比较少的行业则景气指数连连下降,例如: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等。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职业没什么技术含量,会不会很容易被取代?

关于这一点,我很认同马云曾在多个演讲中谈到的一个观点:

“每一次技术革命50年时间,前20年都是技术公司的争论,后30年是技术完全进入社会的应用。应用变成了最关键,往往技术先发展,未必你一定能获得成功。汽车不是在美国发明的,电也不是在美国发明的,但美国把汽车和电的应用到了极致”。

所以,在未来的职业中,如果你不是科研型人才,就不用去死磕那些高深精尖的技术,而是看看你能在哪些场景中能挖掘人们的痛点,然后再创造性地依托于现有技术去改善现有流程、提升客户体验,这是大部分职场人在未来取胜的关键。

人是最大的综合性运用场景。

对于个体而言,最想要的莫过于想要得到身体的健康和美丽,内心的平静和丰盈,思维能力的提升。

越来越多新兴的职业就是把人们的这些需求融入产品中,借力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让大家做到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

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49.5%,占比接近一半。

所以,只有把人伺候舒服了,才能真正地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趋势二:

一切行业都在成为娱乐业

猜一猜,从事新职业的人群中,哪个领域的人收入最可观?

图片告诉我们,从高薪的分布密度和上限程度来看,休闲娱乐是最赚钱的。

此外,数据显示,创业者最爱选择的服务行业的前一名也是休闲娱乐行业。

我们慢慢发现,万物皆可娱乐,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国际知名企业管理专家斯科特·麦克凯恩在《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一书中谈到:

娱乐业法则在今天极为重要,原因有三:

第一,仅做到产品优质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客户了;

第二,因绝佳消费体验而激动万分的客户会忍不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第三,打造绝佳体验的前提是与客户建立情感联系。

社会变化快、压力大,人们对于放松娱乐的需求越强烈,谁不想在公司开了一天无聊冗长的会议之后回家看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而休闲娱乐就是开辟出一个精神空间来让你开心大笑、让你觉得好玩有趣。

趋势三:

未来会有许多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专家

数据显示,新职业从业者非常推崇专业主义,他们重视服务反馈。

未来的职业,也许不是按照领域划分的,而是按照问题划分的。

所以,每一个解决了某一细分问题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未来你可能会见到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专家。远的不说,我在“得到”看了一下最热门的30门课,这里就有很多以前没听过的专家:声音训练专家、跨文化研究专家、人际关系洞察家、独立护肤专家、结构思考力专家......

人性化、娱乐化、专业化会成为未来职业的趋势。

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提前准备,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呢?

策略一:

在痛点深处应用创新

莫藤.汉森在他的《卓越工作》一书指出:如果你能识别痛点,并帮助你的同事、客户和供应商决绝他们最痛苦的问题,你就可以在工作中创造巨大的价值。不便之处越严重,人们深受其苦的痛楚越大,他们的哭喊声越响亮,强有力的改进行动所创造的价值前景就越可观。

很多成功的公司就是从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小不便之处开始的。

但是,仅仅看到痛点是不够的,如何用好工具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才是关键。

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小班班主任,虽然大部分同学都来按时上课,但是成绩却总提不上来。

主要原因是无法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因为太多的时间被玩手机所占用。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分析:

场景:学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玩手机;

痛点:如何才能保持长时间高效的学习状态,不被其他事物分心,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传统的方法:提倡大家远离手机、保持专注、延长自习时间等。

但是,克制和改变人性很难,唯有用一种人性去压制或者引导另一种人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与懒惰,但是我们更想被关注、被赞扬、和一群人一起克服学习的孤独与枯燥。

有了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之后,看看有人是怎么把这些人性的需求融入产品中的:

应用场景1:有一个叫Forest的软件,设定自习时间,一旦中途忍不住玩手机,你种下的小树苗就会枯死,如果你坚持完成,满足了一定的积分,就会帮你在现实世界种下一棵真正的小树。(完成感、有趣好玩)

应用场景2:微信小程序打卡,打卡满X次可以领到自律奖金;(被关注被点赞、及时反馈)

应用创景3:有一个叫Timing的APP,设置了多个学习主题的自习直播间,学习小组的成员在自习的时候能开视频看到对方,这个时候你还好意思打瞌睡、玩手机吗?(有人看我,我就不孤单,我就想好好表现)

于是,手机就不是一个分散你注意力的小妖精,而是变成一个监督你学习的好老师。

所谓痛点,就是规模用户特定场景下的强需求。

策略二:

打造“会玩”的软实力

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是把一些以前觉得是不务正业的事情做的有声有色、有模有样,不仅自己玩出花样,还带着其他人一起玩得火热:

其实,这种会玩的背后,是一种娱乐精神+设计思维,例如以下几个新职业:

玩游戏:电竞顾问、CS教练

玩宠物:宠物摄影师、宠物驯养师、宠物医生

视觉设计:美甲美睫师、整体造型师、旅拍摄影师

体验设计:轰趴管家、密室剧本设计师

......

什么是娱乐精神?

吴伯凡曾说谈到一个观点:

如果你没有一颗娱乐的心,在这个时代搞创新,就会是一件挺不合时宜的事情。你觉得你很专心,但是大家觉得不好玩,那就不买你的帐。

哪怕你很创新,但是如果你不显示出跟我们很亲近的样子,你如果不敢说出我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我们就觉得你是一个很平庸的人。

反过来,如果你是口无遮拦,能够把一些公认的不适合在公开场合说的话,做的事,或者表情,都展现出来的话,就立即有人为点赞,立即给你投票。

是的,这就是很多90后、00后表现出来的态度:你若端着,我就无感。

再说设计思维。

《卓越工作》中提到一个观点:

重新设计的关键不在于改变的程度,而在于改变所创造的价值,也就是说,不在原有路径和模式上继续加大投入,而是反思整个流程,抓取出其中的核心要素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如何开一个简短而卓有成效的会议?

除了可以先定好议程,并约束与会者,不让他们东拉西扯外,还有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

把会议室里所有的椅子都搬走,让大家站着开会。

有研究发现,相比坐着开会,站着开会可以缩短34%的时间,而产生的决议具有同样的质量效果。

其实,这些新职业的从业者对于职业选择本身,就体现了设计思维:

从对新职业者选择这份工作原因的调查可以看出,他们根据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自己热爱的职业,自己对自己负责。

策略三:

在你的细分领域成为TOP

因为岗位和问题越来越细分,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专家。

未来是一个专业化生存的时代,因为我们面临的选择太多了,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和预期体验,都会选择对某一细分领域最懂的人来解决问题。

环境越复杂,人们越会选择咨询专家,未来的职业发展,只有成为Top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关于专业化生存的方法论,之前总结过一个专家公式:

专家=选择领域+锚定受众+价值变现+不断精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为专家之前,很多人都会选择自费去培训学习。

职业培训或将成为助力新职业从业者职业通道上升的重要方式,细分领域的培训更是一片蓝海市场。

另外,新一代职场人的职业价值观也能启发管理者进一步思考如何激励员工:

新职业从业者他们希望深耕行业,可以长期接触客户,对于行业发展快、前景好的职业忠实度更高,同时期待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工作时间灵活等。

管理者可以考虑从这些方面着手去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最后,总结一下:

从报告的数字和趋势里,我看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职业选择从稳定、确定到以幸福和自我实现的变化;从理性到感性的变化;从规划到创造的变化,每一代人的职业选择背后都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特质的体现。

面对变化,是忽视、对抗还是接受,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机会和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网友投稿,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