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无论在什么岗位,保持价值和系统思维

与Facebook、亚马逊、谷歌并称为“美股四剑客”的奈飞公司曾经出过一份《奈飞文化集》的PPT,这份被誉为“硅谷最重要的文件”中写明了一条奈飞的文化准则——让每个员工都理解公司业务。

奈飞是如何践行这条准则的?

他们会给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客服部门等非业务部门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

他们教客服部门的人员阅读公司的损益表,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对公司业务发展起到的作用;

奈飞的管理层会随时询问员工公司未来6个月要做的最重要的5件事是什么。

这家了不起的公司之所以让非业务部门的员工也了解业务,就是在培养每一位普通员工的价值视角和系统思维。

一个没有价值视角和系统思维的员工,如果不在直接面对客户的部门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意义,每天都是琐事和重复,职场倦怠很容易来临。要想持续的精进和成长,必须以价值视角来看待事物,感受到自己与公司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联系,发现每个环节上的问题和机会,采取有效行动。

具体如何做?

尝试跨越层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关心老板,甚至是老板的老板关心的事情。

注意这不是越级沟通,而是学会理解老板及高层决策背后的理由。越往上的领导,越关心客户在想什么,未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给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谋求福利。只有扩大视野、提高思考问题的高度,才能看到最关键的问题,捕捉住容易忽视的机会。

所以,不管你在哪个环节,什么岗位,摆脱打工者心态,跨越层级思考问题并有所行动,才能提供你的特殊价值,保持职场激情。

(我写过一篇个人商业模式画布的文章谈有更详细的操作流程,点此查看)

方法二:让你的一技之长持续曝光

在访谈过程中,有位伙伴分享了她有趣的两栖经历——她是被“逼”成两栖青年的。

她的主业是一家著名国际公益组织的中国市场发展负责人,由于从小有着“居委会大妈”的体质,周围的朋友、同事、同学、亲戚甚至领导都来找她倾诉。

工作10年后,更是有一堆人非要给她钱来找她咨询,由于不想误导别人,她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心理学院系去学习, 后来发现心理学不等于心理咨询,她又花重金、用两年多的时间从头学心理学咨询。

经过朋友、同行的口碑宣传,还有公众号引流和公众演讲圈粉,心理咨询师正式成为她的第二职业。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时代需要有一技之长来支撑起个人品牌,除了不断学习、勤加练习外,还要突破舒适区,将自己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知识技能在各种场景下,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公开展示。

例如你喜欢写作,就不仅仅是写心情日记,而是尝试着在你喜爱的文章后面写高质量的留言和反馈;或者上知乎答问题;看见群里有伙伴提问或分享,做条理清晰的解答或点评,参加完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后给主办方写一篇活动感受和分享……

这种展示会带来反馈,反馈能让你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然后不自觉地去想办法升级和优化自己的技能。这些都是很好的刻意练习场景,也是宣传自己的窗口,还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我们现在“读书训练营”的小助手就是在约我在行咨询后,不仅在平台上给我写了走心的留言,还写了一篇5000字的感想和反馈,我们就此结缘。

方法三:可迁移技能是最好的复利

可迁移技的能力,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之后可以复用的能力。

在“两栖青年”访谈中,有一位厉害的“多栖”选手,她是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女性成长导师、独立撰稿人,还是一家文化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当我问到她,是如何同时扮演这么多不同的职业角色时,她这样回答:

在大部分人看来,我的主业、副业、创业似乎关联不大,但我认为本质是共通的。

从研究内容看,职业生涯规划是做个体的生涯定位与发展、平衡研究;企业文化建设是做组织的定位与发展研究。两者均关注定位、价值观、能力发展等。

从对从业者能力要求看,两者均要求从业者有高效的信息搜集整合力,微观宏观兼具的战略思维,以及敏锐的洞察、倾听、同理与沟通能力。

从初心与愿景看,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个体活成期待的样子,企业文化建设是帮助企业活成想要的样子。

迁移的本质,是两种学习之间在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上相同要素间的影响和同化。

事实上很多领域的高手都有一个特质就是突破问题的表象,直接抓住本质的能力。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开始是核物理学家,后来进了麦肯锡,他将核物理领域习得的研究技能迁移到商业咨询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如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刻意训练可迁移的能力?

要学会“收放自如”。

收:学会在众多现象中归类、整合,找到共同特征。然后在笔记总做好收纳,贴上标签、下次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能迅速识别到同类项,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己的“认知框架”。

放:主动把已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套用到新场景中。关注新事物时,学会整合已有的资源和技能,例如当你接触一项新事物或者上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试着回想几个以前经历过的事件或方法。

哪些是我们最应该迁移的具体能力呢?

经过多年的职场实战经验和对各种职场牛人的观察,我总结出任何阶段、任何岗位都需要的7大元能力:

底层认知是个人商业模式思维,内修方面有目标发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调节心绪能力;外求方面有沟通表达能力、人脉关系能力和协作商谈能力。

(这也是构建职场核心竞争力读书训练营的底层逻辑,戳这了解详情)

修炼好这些能力并学会迁移,不管你是在一份工作上深耕细作,还是成为“两栖”甚至“多栖”青年,你都能收获成长的复利效果,带给你改变的勇气、跨界的自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网友投稿,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删除处理。


富士康招募政策问题汇总

1郑州富士康招聘线上AI面试流程、入职进厂流程(最新)

2、郑州富士康新、老派遣工定义

3、郑州富士康同工同酬是什么意思?

4、郑州富士康小时工工资怎么发?

5、郑州富士康离职再进需要多久?

6、郑州富士康24岁以下查验标准

7、郑州港区富士康吃住情况介绍

8、郑州富士康招聘招募报名方式

9、郑州富士康招聘面试所带物品

10、郑州富士康应聘注意事项

11、郑州港区富士康A事业群(原iDPBG)介绍

12、郑州富士康防诈骗提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