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在这个知识爆炸和发展飞速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学会在不断增加的“噪音”中选择、甄别和取舍,以此坚定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何做到?

答案很简单: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

被称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的麦吉沃恩在他的《精要主义》一书里提到领英CEO杰夫.韦勒的例子,杰夫每天会留2小时不受打扰的时间给自己,他会用这两个小时的留白来思考以下的事情:

公司未来3-5年的状况会怎样?

竞争优势如何扩大,劣势如何消除?

如何完善一个已经很畅销的产品,如何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何在问题处理模式和作为领导者被期待的指导模式之间自如切换?

一个从来不停下来思考,不敢面对自己内心想法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长的。

有些伙伴说,我一天的工作就够忙了,怎么抽的出时间想这些?

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和恶性循环的事情。事实上,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会养成刻意留出整块时间来思考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会给自己设定“思考周”,即使在公司发展史上最忙得的时候,他也会为自己安排一周什么也不干,专注用来阅读、学习新技术、勾勒远大图景,思考重要的事情。

我自己现在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定期从日常事务中抽离出来,每月写反思和复盘日志,复盘时我会问自己这些的问题:

目前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如果把我的能力比喻成一颗树,树干是什么,旁枝需要积累的是什么?每个能力如何用系统的方式来提升?

我未来两年的发展重心和发展策略是什么?

我怎么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劣势该如何弥补?

再过5年,我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思考这些问题不仅为当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还能让我更好地专注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来。(关于如何写反思和复盘日志,点击此处查看)

如果你处于自我探索和刚开始进行抽离思考,我给你介绍一个小工具——平衡轮,这个工具能帮助你更好地筛选出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具体使用方法我在之前的文章和语音里详细介绍过,感兴趣地伙伴可以点击学习(如何制定让自己有所改变的新年计划),在此不赘述。

2、如何专注到重要的目标上来?

清楚了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具体落实到目标推进依然会纠结。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咨询客户明确地知道“个人成长”对她来说是当下最核心的事情,但真正落实到目标上她遇到了困难:

比如,实现成长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事情都可以实现成长,到底选哪个?

教练技术:提升提问和赋能的能力,可以助人助己;

视觉引导/插画师:她发现自己在视觉表达和绘画上有天赋,想在这个专长上精进;

优势教练:她想通过挖掘出自己优势的过程日后更好帮助别人发掘优势;

游戏力:孩子4岁多,做一个专业的陪孩子玩的妈妈不仅能帮到孩子成长,对她自身成长也有好处。

大家知道吗,以上课程全学下来的学费加起来保守估计可以在一线城市买个厕所,三线城市买套普通房,如果再算上投入的时间对于一个上班族真是太奢侈了。

怎么破?

两个关键:

第一,  详细记录自己的“行为数据”。什么是行为数据?就是把你每天醒着的时间具体花在了什么事情上详细记录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1、放过自己,不再纠结

我们的愿望会骗人,但行为不会,记录一段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时间都花在各种不相关的事情和纠结上,我让很多客户试过这一招,记录之后他们乖乖地划掉了长长愿望清单上的大部分事情,留下1、2件自己真正在近期会花时间投入的事情。比如“化妆”和“瑜伽”之于我,记录完我彻底认怂了,在阳台安了部动感单车、在包里背了副跳绳,再也不纠结。

2、时不时看看这个行为记录数据可以及时提醒我们把时间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推动关键目标实现。

写下来但其实不会投入时间的事情是我们的野心,而不是重心。

第二,  学会说不。

要专注和坚守自己的核心目标必须学会对不相关的事情说“不”。说“不”这件事对很多职场人非常有挑战性,最常见的就是如何对老板说“不”。具体的技术我们会在后续“沟通”系列文章里跟大家聊,我今天简单说几条心法。

心法1:我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凡事亲力亲为,是因为把自己的角色看得太重了。认为此事非我不可。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做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那会特别忙,除了日常BP工作还要负责招聘,恰巧那会怀孕了,我变得很焦虑,担心我休假期间没有专人负责,这堆工作该怎么办呐。后来公司找了个实习生来临时替代我的工作,我整理了一个流程,她做的很好,我担心的各种搞不定也没有发生。从那以后,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第一,地球离了谁都能转

第二,高效能人士要主动反思工作效率的问题,一些已经熟悉且对于成长没有帮助的事情要学习流程化整理,分出去让其他人做。

心法2:我们骗不了自己的内心

去年9月,我刚从企业出来,那会讲课量不像现在这么多,有家机构邀请我去讲“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我有些犹豫,想答应,在找资料和做研究的过程中我就发现自己对这个话题实在没什么兴趣,整个过程既耗能,结果也只能做到六七十分,于是我委婉地拒绝了这家机构,依然专注在职业辅导的领域做研究。

说“不”是对自己内心的坚守,短期可以忍耐或“抗”,但人最难欺骗是自己的内心,有没有热情,能不能做出水平,时间一长,效果立见。

心法3: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上

前些日子我去给一家行业内很有名的央企讲课,面对客户的前台员工抱怨日常工作太忙,且经常变动,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没有时间思考重要和改进的事情。

课间,我跟坐在后面旁听的经理聊天,他说:“其实我们的前台员工们,就算再忙,也不像他们说的这样完全没有改进空间。我遇到过的优秀员工会自觉抽时间梳理自己的工作重心,主动跟老板沟通自己的下一步规划;会思考和总结更高效的工作流程;甚至会请老板喝茶(南方比起吃饭更喜欢喝茶)来谈判申请实习生让自己聚焦到更高价值产出的工作上”。

但真正会这样做的员工1%都不到,绝大部分选择默认现有的方式是唯一可行和不能改变的,除了偶尔抱怨几句外,不会采取真正的行动”。

所以,要在职场加速成长,请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掌握主动权,而不是期待别人的主动和安排。

3、你是在完成任务,还是在刻意练习?

我们聚焦关键事情和专注核心目标,最终是为了提升效率,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我进行职业辅导的这些年,“没有一技之长”也是绝大部分职场人的一块心病。

但每次问到:“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刻意练习你想拥有的工作技能”时,就会发现他几乎没有花费什么时间来刻意练习,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忙于事情,完成任务。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目的是改善表现,这个过程必须不断重复并伴随建设性反馈意见的。

我用自己当年在Toastmaster俱乐部学习演讲的经历给大家拆解出刻意练习的3步法:

第一:拆解目标,分解技能

每一个加入演讲俱乐部的会员会在第一时间拿到一个指导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一个演讲小白到专业演讲者需要修炼的核心技能的详细拆解,并通过10个演讲任务来呈现。

比如,第一个任务是“如何在众人前破冰讲话”,它会列出如何破冰的1234项关键技能,第二个任务是“结构化表达观点”,1234关键技能……这样的技能拆解一直持续到10个任务,基本上你做完这10个任务,就弄懂了一个专业的演讲人的核心技能。

第二,反复练习,接受反馈

知道分解技能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反复练习了,每周会员会有一次上台的机会去练习你准备好的演讲,光练习还不够,每当一个会员演讲完,会有一个更资深的会员针对TA的表现提出反馈意见,帮助其进步。

不要小看反馈的过程,在技能的提升中,反馈是最为关键的。这也验证了为什么职场高手一定是一个主动且善于观察的学习能手,他们会主动去观察上级的处事方式,然后模仿和学习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加速成长。

第三,突破舒适区

演讲俱乐部每个季度会举行演讲比赛,俗称“高手过招”,获胜的会员会有机会去到更大的区域比赛,跟更高水平的选手过招,所以刻意练习的过程必须包含让自己不断改善现有做法的行为,才能让自己不断精进。

如果你用“刻意练习”这3步法对照下自己的工作,就会知道如果真要刻意练习自己想提升的技能,其实每一年选择1、2个核心技能就足够了。

好,总结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

首先,留出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哪些是真正重要、能够长期增值的事情;

其次,通过“记录行为数据”的做法和“say no”的心法,排除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为最重要的事情提供足够的时间量供给;

最后,有了时间的保障之后聚焦目标、刻意练习,从而达到个人贡献的峰值。

只有真正做到时刻聚焦自己的目标,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清明有序,充满掌控,从而让你的努力发挥出百倍的威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网友投稿,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