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已经财务自由了,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请按照以下三个问题来写下你对新生活的思考:


活动:写下最喜欢从事的3~4项活动;

伙伴:写下你希望和哪些人或哪些群体一起打发时间;

支持:你会怎样帮助他人?用3~4个动词具体说明你是怎样帮助他人的。


相信很多伙伴其实填写不出来,所以我们总是嚷嚷着等有一天财务自由了就会去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但其实根本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要做的是什么。有些伙伴可能会说:等我有钱那天就自然知道了啊,这种想法值得思考:


第一,金钱在本质上只是我们实现目标的一种资源,跟时间、人脉、能力等资源一样,目标都不清楚,有了资源也不会善用,这就跟很多人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但却连次自助游都没尝试过一样。


第二,今天的职场跟我们父母那一辈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元化的职业模式给与了那些有理想,愿意不断探索人生目标的年轻人很多机会,我们其实是有机会通过知识和努力慢慢获得跟自己理想适配的职业和金钱的。


著名的职业咨询顾问迪克.博尔斯说过:大多的求职者找不到梦想中的工作原因不是因为缺乏工作信息,而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了解。


我们通常只有在危机出现时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比如失业或者创业失败时,怎么做可以帮我们在清晰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回答出文章一开始的问题,并且慢慢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呢?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5个了解自我和树立自我发展目标的方法,一起来看。



1、向后看:生命线探索


生命线探索的方法是从历史过往的角度去探索我们的个性、兴趣和技能。我们在过往的人生十字路口是如何选择的?这种选择又把我们引向了何方?不去梳理过往你会遗漏掉那些一再决定我们的表现和选择的线索,对自身“大数据”进行挖掘并找到规律,才能更好地了解“我是谁”以及预判人生走向。


生命线探索的使用步骤:


1、绘制生命线高低潮


回忆生活工作中让自己有强烈感受的重大事件,它们可以是好事或坏事,可以包含工作、社交、情感、爱好、学习经历、精神追求等各个方面。然后以时间为横轴、高低潮事件为纵轴,从左到右标记10~15个事件,用一条线把所有点连起来。


2、对事件进行说明


用一两句话对图中的高低潮事件进行说明,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职业满足感的推动因素,特别是关系到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因素;


3、从高潮时间中确定我们的兴趣和技能


总结那些高潮事件,那些让你倍感兴奋的活动是我们的兴趣范围, 思考那些让你高度满意的事情的时候都调用了哪些技能;


4、从低潮事件中确定我们的价值


低潮事件往往反应的事我们的价值,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核心价值观没有被满足


5、锁定职业甜蜜区


从3、4步中发掘和探索出来的个性、兴趣技能、价值的交汇处,总结最适配的职业类型。


(图片来自于《商业模式新生代》)



2、向前看:封面故事


如果说生命线探索是解构过去的话,那封面故事就是构建未来。


马云说过:你现在想象未来是怎样的自己,将来就会成为怎样的自己。


这种想象不同于新年誓愿、五年规划、人生使命这样的严肃,而是创造自己的心像,想象自己最美好的可能性。这会很好帮助我们建立个人目标和主要兴趣之间的联系。


“封面故事”的使用步骤:


想象两年后的今天,一家知名媒体刊登了一篇关于你的重要报道,封面上不但有你的照片,还引用了你说过的话,思考并回答以下的问题:


1、这是哪家媒体?选择一份你喜欢的杂志、专栏或者电视节目;

2、这篇报道讲的什么内容?为什么有你的特写报道?

3、写下媒体在采访中引用你的话语,你可以做出引用内容、补充报道、杂志照片或图标,把它们拼成一幅媒体快照。


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成功图像,并且应当尽可能清晰具体地描述出来。


“世界高尔夫教父”杰克·尼克劳斯曾说,他之所以能够在高尔夫球界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想象:


“即使平常练习,我脑中也会先出现非常清楚的‘想像图’,然后才击球。这张‘想像图’清楚的程度,可能和电影画面的清晰度不相上下。也就是说,假如现在我打算把球打上果岭,我就会先‘看到’球飞向果岭的样子。坦白讲,我甚至可以看出小白球用什么轨道掉在哪个位置。然后,这个‘想像图’消失,我也立刻挥杆。这就是打高尔夫球成功的主因之一。”



3、向内看: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有霍兰德测试的链接,感兴趣的伙伴直接点击进行测评。


霍兰德把人格兴趣特质分为6种,分别是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先来看R型,也就是现实型的人。R型的人务实且安静,喜欢从事体验感强、动手操作的职业,俗称:活好话少;

再来看S,社会型的人,社会型的人对人感兴趣、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的事情,具体很好的同理心,她们在职业中的核心诉求是助人,希望通过跟人的沟通、合作实现价值;

A型的人叫艺术型的人,艺术型的人敏感、富有想象力,喜欢从事创意、自由表达相关的事情,经常变化、新鲜、多元的职业对于A型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C型的人是常规型的人,常规型的人喜欢规则,擅长流程和结构化执行,以稳定和安全为导向,通常企业里的职能部门,人事、行政、财务,公务员中的常规型的比例偏高;

I型是研究型,研究型的人崇尚智慧,喜欢研究和思考抽象的问题,对于事物背后本质规律的研究和探索有很强的兴趣;

最后一种E叫企业型,企业型的人在职业里追求权力、地位和影响力,对成功和成就的不懈追求是E的典型特质。


霍兰德对于我们职业定位和目标探索有什么作用呢?


1、判断工作与自身特质的匹配


社会型和企业型的从更适合跟人打交道,沟通,服务性质的工作,我们叫“管理型”职业;


研究型和现实型的人更适合跟事物打交道,安静在后台做研究,提供数据等工作,我们叫“专家型”的职业;


社会型和艺术型的人更适合从事艺术、媒体、助人等创造性的、跟人打交道的助人类的工作;这类工作叫服务型职业;


常规型和现实型的人更适合从事技术、商务流程等工作,这类我们叫“技术型”工作。


你可以审视下自己的特性和当下的工作是否匹配,长期从事跟自己特质不符合的工作,不光难以取得超越常人的贡献,甚至在情绪和心态上也会发生变化。


2、知道自己更长远的发展方向


不论你是管理型、专家型、技术型或者服务型的职业,人的发展方向就两种,一种是在现有的方向上往深走,比如在专家类的职业里做一名资深和影响力更大的工作;还有一种就是跨领域发展,比如从专家到服务,从技术到管理,现在这样的跨界其实很多,如果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就要提前准备,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抓住它。



4、向外看:邀请别人圈出你的“形容词”


吴伯凡老师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其实不管是对于自己过去的总结、未来的想象还是对内的挖掘,我们都是基于自我感受和内部评价,很可能会产生思维盲区和认知偏差。


所以在认识自我的部分还可以邀请他人来给到我们反馈和评估,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用的好方法:邀请别人圈出你的“形容词”。


使用步骤:


1、请在以下两页描述个人品质的形容词中圈出你自己认为最符合自己的形容词,至少选择12个;

2、说明所选的形容词对你意味着什么,例如,如果你选择了“稳定”,可以这样写到:我总是在项目中坚持到底…….

3、把这两页表格发给你信任的朋友、同事、上司、家人或其他伙伴,请对方圈出十几个最能描述你特质的形容词;

4、对方选完之后,和他们聊聊为什么会选择这些词,例如问问对方如果选了“富有创意”是从通过我的哪件事看出来的呢?

5、按照这个方法,和尽可能多的值得信任的朋友做这个练习,重复几次之后,你的一些共同特质就会出现了。


这个方法不仅能验证别人对你的看法是否和自我认知一致,还能帮助你发现一些你从未意识到的优势。(“职场竞争力读书训练营”里有不少小伙伴用这个方法之后都很有收获,想了解读书训练营的戳这里)




5、在多重角色中寻找共性的内核


我们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有时候看起来可能会相互割裂,但细细总结提炼,会发现其内在一致性。


《创造有意义工作坊》的老师Hidi San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很打动我,分享给大家:


小时候,他想当一名建筑师,但因为数学成绩很差,老师说:就你这数学成绩还想当建筑师,盖出来的房子还不塌了,于是这个职业梦想破灭了;


后来,他曾一度想成为导游,但父亲说我的孩子怎么能做导游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要进研究院做科学家,于是梦想再次破灭;


直到后来,他遇到了教练,这一次他自己做主,一边做着翻译的兼职(80年代在日本光做教练养不活自己),一边用教练的方式推广他关于有意义工作和生活的理念,一直到今天。


后来他惊喜地发现,原来这看上去不相干的三者之间,其实内核是一样的,这个内核是——“设计”,


建筑师设计房子

导游设计路线

教练设计我们的人生


所以,职业的形式可以不同,但你想从事这本职业的内核可能是相同

(forms are different, but the “why” is the same).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给到大家的探索自我的工具:


我们用生命线探索自己的过去,用封面故事展望未来,用霍兰德测试内在的职业兴趣,并邀请别人来形容自己的特质,其实在这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探索中我们想要找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共性的内核——那就是发现或创造自己一生想要从事的事业。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当你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你最喜欢从事哪些活动?

你最希望和哪些人或哪些群体共度时光?

你会怎样帮助他人?


这并不是一种只能等到财务自由之后才能实现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当下时刻提醒自己应该保持的最高方向和最佳状态,这就是自我认知和目标探索的最大意义。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从现在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一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网友投稿,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