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人在江湖上混,总有急用钱的时候。怎么办?找人借呗。如此,问题来了:如果有人跟你借钱,你借还是不借?
我不由想起了10年前的一位男同事L。那时,我刚大学毕业,与他共事一年后另寻新工作。我辞职后不久,他打电话过来,说有事急需钱,跟我借2000元,几天后就还我。我说我考虑一下,然后大家闲聊几句,便挂了电话。
要不要借钱给L?我有些犹豫不定。当时,我的月工资才1500元,除去基本的生活开销,省之又省,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存下2000元。况且,我刚寄给家里一笔钱,手头只余2500元,而找工作、租房、吃饭,哪处不得花钱?L平时为人豪爽,但与我交情一般。此外,我曾无意中得知,L以前因为赌博欠下一屁股债,过了好几年才渐渐还清。
不过,想到L曾经在工作上对我指点过一二,我决定“力所能及”借给他1500元,反正也就借几天而已。不曾想,现实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10天过去了,L毫无动静。我在QQ里问他,他回复“马上就还”,然后又没消息了。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催了几次,L方还了1000元,余下的500元至今未还。
讲真,L的做法打破了我的三观,也让我深刻地认识了这句话——“借钱的是大爷,讨钱的是孙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后,除非是交情很铁、人品不错且不乱花钱的朋友,我轻易不肯再借钱给别人。与我这“葛朗台”式的作派不同,不少人对同事、亲友不太较真,三天两头“施以援手”。可惜的是,当中有一部分人也遇到了同样的窘境——借款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在此,给大家说一个曾经看到过的寓言故事:一只蝎子请青蛙背它过河,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不会蜇你,如果那样做,我也会淹死的。”然而,河刚过一半,蝎子就蜇了青蛙。当它们沉入水里时,青蛙哀伤地问,“你为什么要蜇我?”蝎子回答说,“对不起,蜇人是我的本性。”
有些人,正像寓言故事里的蝎子。你对他再怎么好,他的本性也很难改变,也许一不留神还会拖你下水。笔者认为,如果对方第一次借钱没有归还,还“一而再,再而三”开口借钱,倒不如委婉地拒绝他。如果对方人品不错,家里确实有急事,手头实在紧张,那又另当别论。
不过,决定借钱给对方前,最好先考虑清楚,自己手头是否预留有应急款,借出的款项会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对方是否有能力如期归还?此外,“亲兄弟,明算账”,立好借条字据十分重要,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开不了口。借条上还应注明借款时间、事由、双方姓名、身份证号、借款金额等内容,同时约定归还日期。
总之,借钱是一门学问,也极为考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笔者在此建议,不到万不得已,也尽量不要跟别人借钱。如果借了,切记第一时间归还借款,以免伤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您说呢?

频频“被借钱”咋办?

小周(化名):每到一个地方上班,一开始我感觉很容易交上朋友,可刚过几天就有人跟我借钱,一起吃吃喝喝,一起上下班,然后又继续开口借钱。但不久后那个人就突然辞职了,这样的经历我已经遇到两次。现在,又有同事向我借钱,我要不要借给他?如果不借可能很难交到朋友,可是借了又担心被人利用。唉,烦。
从个性上看,小周属于公认的老好人。老好人有一个标志性的特征——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在于,“别人说我好我就是好的,别人说我不好我便不好了”。所以,这类人常常会委屈自己,而不愿意拒绝别人。这就是为什么总有同事去跟他们借钱的原因。
在此,针对老好人建议如下:
一、慎重交友。好朋友像恋人,可遇而不可求。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孤单,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因为担心失去朋友而借钱给对方。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才是真正克服孤单最有效的途径。况且,老向你借钱的朋友,不交也罢。毕竟,真正的好朋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开口跟你借钱。
二、明确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多种不同的角色,因此,你必须明确自己是何种角色、具有哪些权利义务。这种与角色定位相对应的权利与义务,可作为设立人与人之间边界的准则。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你要梳理好与朋友、同事、兄弟姐妹等人的交往边界,并处理得当。
三、确定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或底线。比如借钱,针对上面所说的与不同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先确定是法律上的还是道德层面的义务。如果是成年子女与父母,我们应该舍得给予;对待兄弟姐妹,我们量入为出,尽力而为;而对待朋友只限于道德层面,可根据朋友交往的深度、了解程度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之,一个原则是不能因为借钱给朋友,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