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了行动而行动,缺乏内生动力

很多人在岁末年初之际信誓旦旦地定下了目标,学习、读书、运动等等,但是往往到了年中就慢慢远离目标,书也不看了,运动也暂停了,网课也不听了。

行动的暂停往往首先是因为动力的缺失。而动力缺失的坑往往都是在目标制定之时就已经埋下了。

诚然,大家制定的读书、学习、健身目标都是想让自己更加美好,但是容易忽略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要“看起来更好”,还是要“变得更好”。

以读书为例,“看起来更好”的目标就是因为别人都说读书重要,学习重要,所以决定在新年要读50本书。而“变得更好”的目标是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所以根据优秀产品经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知识技能短板思考,并深入分析各类书籍课程之后列出一个学习计划,年内完成,并输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文章,让知识真正内化。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外界价值观裹挟,或者可能是因为朋友、老板的影响制定了一个目标,这些都能让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看起来更加合群。这样的外部动机貌似正确得令人发指,但如果从未真正用心、用身体去感受过目标带给我们的变化和意义,很快就会在忙碌的工作或者闲散的生活中把年初的动力消磨殆尽,直至碌碌无为地错过一年的大好时光。

只有真正源于我们内在的价值、愿景与希望制定的目标,才是能够长久激励我们前行的目标。

职场中普通人间歇性自虐的深层根源

(二)盲目追逐热点,导致行动失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最容易获得的就是资讯。朋友圈也充斥着各种或是积极向上、或是贩卖焦虑的文章。各种知识付费平台每天都在轰炸我们的眼球,好像不买几个课就感觉落伍了。

很多人今天对学习方法感兴趣,明天就被思维模型带走了,后天再报一个管理学课程。虽然一年下来听了不少课,但是自己的成长在哪里?年初的目标到哪去了?

在盲目的热点追逐中,我们被“学习”耽误了学习,收获了满满的“成长感”,但却鲜少收获有价值的成长。

我自己也曾经中过“成长感”的毒,一年下来在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砸下好几千大洋,时间也花去不少,但是也没有能够结构化输出哪个,更别提优化自己的行动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追逐热点的“成长感”让我们忘记了偏离目标的焦虑与痛苦,麻痹我们渴望真正成长的激情。

(三)完美主义作祟,心中的大象迈不开行动的步伐

还有一部分人,迟迟迈不开行动的步子,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还要再好好地系统地准备一下。他们会给自己留在舒适圈找到伟光正的借口,比如,自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个领域的知识,如果做砸了对不起客户等等。

他们会用完美主义给自己的拖延披上华丽的外衣,并谎称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

往深想一层,所有完美主义作为幌子的拖延都是为了掩盖自己无法面对失败的挫折感和羞愧感。只要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待在舒适圈,就永远不会面对折磨人的羞愧。

不合理信念往往来源于我们的成长经历,形塑了不自信的思维模式。但它们并非牢不可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