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发表于 2020年04月17日

1、关于自我的发问

1)在设定个人目标的时候,我怎么就知道这个目标是适合自己的?不同的职场阶段,所处职位不同,年龄不同,远期近期时间的不同,目标设定应该遵循什么依据?

2)我的个性倾向测出来,传统型为主,社交型为辅。传统型其实很符合我一路的职业发展以及个性。但我始终担心,传统型是否在这个变化的智能时代有些落伍?我该如何调整?

3)我做完了生命线探索,总结出来的高频词汇就是我的价值观吗?这些价值观是恒久不变的吗?

提出这些问题的伙伴其实背后有两个假设:

1) 我按照这些方案探索出来的自我是“真实的自我”吗?要是不准怎么办?

2)测出来/探索出来的自我不够好,我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怎么破?

2、你以为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吗?

成甲在他的《好好学习》一书提到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自我觉察经历:

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积极正面的人,并深深地认同一句话:“大多数人看到问题就是问题;心态积极的人,看到问题全是机遇”。

但当有一次客户说项目要加快进度,3天内完成,他当时的下意识反应是“客户不了解情况”、“现在任务这么多,根本不可能完成啊”。

他发现自己往往只是针对于特别想要的积极的事情上很主动;对于一些自己一时不太认可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第一反应其实常常是如何反驳而不是积极面对。他提到这一次的觉察对于他的成长是转折性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性格、目标、价值观,其实很难把它们当成生活的原则去持续一贯地运用,而只是在条件宽松的时候选择性的采用,包括我自己。

我那么努力,几乎每天加班,为什么分年终奖的时候那个只会围着领导转,不干实事的人拿得比我多?

我觉得自己挺有情商和业务能力的,为什么每次和客户商谈的时候看似很愉快融洽,但事后实际成单却很少呢?

我转行做了一个自认为感兴趣的行业,但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还是会遇到讨厌的人和不喜欢的事,我好像对这个行业又不是那么喜欢了?

这一切,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我是一个认真勤奋的人,老板没有看见我的辛苦付出”。

也许你的努力只是一种低效拖延的加班,你是否有思考过什么领导的真正目标和想要解决的问题或客户的价值?

“我高情商,业务能力强,是客户太挑剔”。

也许你确实有能力活跃整个谈话氛围,但是否真的能洞悉到客户的痛点?让客户产生十足的信赖从而促单?

“我喜欢这个行业,但是不喜欢和一些人打交道,不喜欢琐碎杂事”。

也许吸引你的只是这个行业表面的光鲜与自由,而不是真正地享受做这件事本身的过程,这样往往是不能忍受随之产生的琐碎和重复的。

对于这种“自我以为”和“实际表现”的不一致没有觉察,成了我们在不同的情景下犯相同的错误的原因。产生的结果就是——在每一次的选择中纠结、痛苦,但怎么也找不到不能达成所愿的真正原因。

于是,在缺乏深度思考的情况下,我们会简单粗暴地归因于自己的性格不行、他人不支持或者环境太恶劣,这样循环下去只有两种结果:

第一,放飞自我,形成固化思维,“我就是这样性格的人”、“我就是不喜欢那种风格的领导”、“我只能干技术做不了管理”。

第二,觉得职场太禁锢自我,难以释放本性,直接辞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踏上寻找“真实自我”之路。

关于“寻找真实自我”这事,阳志平在《心智工具箱》中说过一段有意思的话:

所有去寻找真实自我的年轻姑娘,都被路上的司机骗了;

所有想去了解自己的人,都成了海子;

很多坚信成就是源自“一万小时练习”的人,都只是在假装地跳一种名为“努力”的舞蹈。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提出:我们不是一个自我,而是由许多个自我构成的整体,每个人都是“可能的自我”,自我是塑造出来的,而“真实的自我”可能并不存在。

所以,全面的自我并不仅仅由过去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与你目前的环境以及你对于未来的希望和恐惧。真正的自我不是一个模型等待被挖掘,而是一个泥胚,需要被塑造。

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往往以为自己是“脑海中的我”,但是往往察觉不到“实际表现出来的我”和“脑海中的我”是不一致的;

其次,就算我们看到了现实中的我,也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和下定论,而是要通过践行去探索和塑造更多“可能的我”;

最后,我们真正的取舍、判断、选择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需要在不断尝试中一点点碰撞出来,在持续行动中反思复盘,调整认知偏差,把“可能的自我”塑造成“最好的自我”。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自我塑造和自我进化?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但很强大的工具——复盘。

 3、用最简单的方法成就最好的自己

复盘是一种结构化的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方法,是一种向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

柳传志极其推崇这一方法,他说:“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谋定而后动”。

具体怎么做?还用成甲的例子:

他是通过每天的精进日记中发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负面思考和自以为的“积极宣言”不一致的,于是他会每天按照以下的标准来对照自己的行为:

昨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思考?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

当他察觉到自己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下意识地抱怨和反驳时,他告诉自己:“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外界的因素如何困难复杂,我们都可以选择直接面对它的方式。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外部的条件,而是我们内在的态度。”

他想起稻盛和夫说过有种能力叫“未来的能力”——如果凡事都是以目前的能力来评断能与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所以,当那个客户说要加快执行的时候,我要考虑的不是困难多多——困难当然存在,但是这不正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吗?我要看到,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成长。这不正是自己的机会吗?我们的价值,不就是挑战过去无法完成的事情吗?”

最后,成甲决定以后遇到困难时绝不抱怨,不能有丝毫胆怯,要拼尽全力解决问题。

复盘至此,成甲才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宣言——“心态积极的人,看到问题全是机遇”

从中我们看到,成甲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复盘,一步步实现了自我蜕变和成长。

有很多人可能觉得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差不多,没什么值得记录的,往往只会在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遇到很大的困难,把自己逼到一定状况的时候,才会去反思。

然而正是从小事情、小习惯入手才能捕捉那些细微精妙之处,写复盘日记就是把反思这个偶发的行为变成了主动的、持续的行为,长此以往便能形成你的隐性竞争力。

具体如何写出有价值的复盘日记?我给大家总结了三个层次:

复盘日记Level 1:梳理出底层逻辑和源头假设

《影响力》的作者西奥.迪尼提过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也就是说我们在相似的情景下,会自动采取相似的行动。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同一个底层假设下看问题、做事情,却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写复盘日记并不是写流水账或者仅仅记录事情的结果,而是厘清自己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寻着每个看法或决定连续追问为什么。

还用成甲的例子来拆解复盘的步骤:

1)场景还原:客户要求在3天内完成项目,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表面问题:客户不了解情况;我们推进项目进度的效率有待提高。

3)源头假设:甲方总是高高在上地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他们一点都不考虑乙方的实际情况;之前从来没有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过一个项目,所以我相信自己也做不到,我没有时间精力去突破创新。

4)深层问题:当我面对困难和障碍时会下意识的抱怨和反驳,而不是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其实我并没有一贯执行“积极”的理念。

5)切断条件反射: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外部的条件,而是我们内在的态度。有选择的自由几乎是所有高效能人士的基本准则,《精要主义》的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也提到“精要主义者”的第一思维原则就是确保自己有选择的自由。

复盘日记Level 2:对标和替换

这个“标”可以是你外在的榜样标杆,也可以是你自己的原则和目标。

稻盛和夫是成甲的外在榜样人物,他在《好好学习》一书中还介绍了自己的内在行为准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是一套大部分人都知道但只有极少数人相信并践行的行为标准。

在对标之后,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是我的榜样/如果我严格按照设定的原则和目标,重新做一遍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

当我们有意识地用新的思维习惯替代了旧的思维习惯时,我们就逐渐向更好的自己靠拢。

复盘日记Level 3:面向未来的出路和解决方案

复盘不仅仅是对过程和目标进行梳理和成因分析,同时也对未发生的行为进行虚拟探究,探究其他行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来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

在完成level1和level2的打底之后,再问问自己:

“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以后还有可能会在哪些情景下遇到类似的问题?到时候我的最优处理方式是什么?”

复盘的最终意义在于总结经验后输出可行性方案,将经验转化为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

成甲在书中说到,通过对那件事的复盘调整心态和方法之后,不仅取得了别人对自己做事态度和能力的信任,还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心性的修炼成长。之后遇到类似的困难,都像是打通了思维阻滞力一样,“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4、总结

为什么有的人花了同样的时间、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时,他的收获和成长却和他人完全不一样。你会慢慢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持续复盘会增加我们这种能力。通过复盘,在看似一层不变的工作生活中观照出更多层次的自己,在纷繁复杂的外界变化中地调整成最好方向和最佳状态,从而实现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持续的自我进化。

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网友投稿,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做出删除处理。

(点击或者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报名)

点击或者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预约报名

提交报名表后务必加客服微信,以便告知入职注意事项

添加客服时请备注:已报名+自己名字


郑州富士康应聘注意事项:

1、此次仅限已报名人员入职,入职请先在下方扫码预约。

2、预约报名后请添加客服微信,以便告知入职注意事项。

3、招募流程:点击或者长按二维码图片预约报名-->联系招募客服-->确认预约报名结果-->AI线上面试、报到、体检、入职。

郑州富士康招聘线上AI面试流程、入职进厂流程(最新)

郑州港区富士康A事业群(原iDPBG)介绍:

1、工作地点:郑州航空港区,主要工作地点在D/F/K/L/G等厂区,港区富士康最好的事业群之一。

2、主要负责:手机零配件组装、测试、检测等,基本不穿无尘服,无CNC岗位,基本全坐班,工作轻松。

3、招募要求:年龄18∽48岁,男女不限,初中以上学历,烟疤大面积纹身不行。

目前有返费工、高价纯小时工、短期工招聘,现在可预约面试。


富士康招募政策问题汇总

1、郑州富士康新、老派遣工定义:

老员工(派遣工)定义:2021/1/1至今入职过A事业群(原iDPBG事业群,现已更名为A事业群),并且至少有一次的在职时长≥30天。

新员工(派遣工)定义:不符合上述定义的群体均视为新员工(派遣工)。

2、郑州富士康同工同酬是什么意思?

同工同酬就是和富士康正式工工作一样,工资标准一样工资标准如下:

底薪2100,周一到周五每天加班2小时,按1.5倍工资(18.1元/H)结算;

周六日全天按2倍工资(24.13元/H)结算,法定节假日全天3倍工资(36.2元/H)。

部分岗位有岗位津贴、技术津贴、夜班津贴等补助,不扣五险一金

3、郑州富士康小时工工资怎么发?

小时工每月发两次工资;发薪日先按同工同酬发薪,每月还有一次补差价(具体补差价时间,以上方入职政策为准),补差价时要求在职。

差价 = 月总工资 - 7号发的同工同酬薪资。

4、郑州富士康离职再进需要多久?

任何事业群离职后,都需离职满15天才能再次入职;两次入职中间必须间隔1个月

5、郑州富士康24岁以下查验标准:

港区A事业群(短期工模式无需查验)。

18<年龄≤24周岁入职高价小时工、返费工模式需查验学信网(不在学籍方可入职)。

6、郑州港区富士康吃住情况介绍:

厂区就餐介绍:厂区内设有菜品丰富的平价餐厅,入职当天厂区会发放餐卡(厂牌就是餐卡),餐卡内每个月会有400元的餐费额度,吃多少最后从工资扣多少(先吃后扣,相当于信用卡功能)。

厂区住宿介绍:入职当天厂区会给员工安排厂区宿舍,宿舍6人间,有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150元/月(不足一个月按5元/天折算,水电免费),住宿费每个月会从工资里扣除,不用提前支付。

6、郑州富士康招聘招募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点击 在线报名 填写个人资料。或登录 郑州富士康招聘官网:www.fskzpw.com    填写自己的姓名、二代身份证号码、电话等资料信息。报名系统会自动审核。

2、加客服微信报名:下方扫二维码加我们的微信客服:18638548171 然后发个人资料( 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客服会协助你进行报名。

3、电话联系客服报名:18638548171

4、一起来的都要先填写报名资料,才能安排线上Ai面试。

提醒:只有报名成功后才能安排线上Ai面试。厂区不能报名!未报名者切勿到厂区浪费时间。

7、郑州富士康招聘面试所带物品

二代身份证原件,个人生活用品。

体检费:必须到富士康厂区体检,其他地方体检结果无效,体检费50元,干满一个月随工资报销。

8、郑州富士康防诈骗提醒

富士康招聘招募报名与面试全部实行线上报名与线上AI面试,厂区不安排任何报名与面试流程。只有体检全部在富士康厂区统一安排,请不要私自前往厂区浪费时间。

富士康未在任何火车站、高速路口、地铁站出口附近、汽车站、公交站牌等非厂区,设置任何接待人员,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地方所谓的招募招聘接待中心都是些小中介,信誉良莠不齐,都不能保证正常的补贴和返费,请工友仔细甄别,谨防上当。

富士康招聘不收任何费用,谨防虚假招聘,请提前网上报名后,联系客服微信,协助进行线上AI面试,审核合格后,直接到厂区参加体检。

近期一些非法人员,进行诈骗工友现象,虚假承诺发被子发红包,导致个人利益受到损失,切勿相信小利益诱惑。

(长按图片或者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最新郑州富士康招聘政策)

(长按图片或者微信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客服咨询报名)

添加客服时请备注:已报名+自己名字

发表评论